共读团队

李艳丽省省名班主任工作室

共读时间

年7月31日

参与人员

李艳丽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晓欣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淑君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肖瑞利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梁霞濮阳市综合高中

赵庆敏范县第三小学

王建新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蕾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丁超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武瑞平范县板桥实验学校

卓晓笑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淑君领读人赵晓欣

领读人:工作室的各位亲们,大家晚上好!昨天两位帅哥带领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有意义的过暑假这一问题,其中就提到了家长、老师对孩子们管教方式不当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教育引领孩子们?如何从小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呢?本期共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育儿经典读物: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Jane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有着充分的育儿经验。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提倡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式,书中主要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可以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事业成绩。被很多人奉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赵淑君老师:了解正面管教的父母对这个核心理念都很熟悉,但在运用过程中二者是什么关系?有些父母经常把和善与坚定并行理解为先和善再坚定或者先坚定再和善,这会导致孩子取悦权威并且以此来操纵父母。过度的和善表现为娇纵或者奖励,会导致孩子缺乏边界感,安全感,无法学会自律,缺乏内驱力;过度的坚定表现为家长制的独裁和惩罚,会导致孩子因为害怕权威而服从或者为了挑战权威而叛逆。这些都是对这个核心理念的错误理解,尤其一开始,很多父母都很容易做到和善,而很难做到坚定,如果不是长期、持续的训练是没法做到坚定的。简而言之,和善与坚定并存,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而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并行”两个字把和善与坚定结合在一起,把这两个词汇同时运用到你的养育方式中去,才是真正的正面管教养育方式。带着爱说不,爱体现了和善,不体现了坚定。肖瑞利:《正面管教》是一部公认的经典,是一部亲子教育的宝典,也是一部学校教育的经典。它不仅仅提供方法论,还给人以行为的指导,案例分析也非常好。并且每一章后面的知识检测也很好。

年亲子需要买了真本书,当时还在才1岁多,没有觉得有多大用处。后来在樊登读书上听了几遍,受益匪浅。本月读书会要共读这本书,时隔八年再次翻出真本书仔细研读,坐在龙湖边上,吹着凉风,听着蝉鸣,赏着风景,带着赵老师的问题品味这真本书的要义,更是醍醐灌顶,多了感悟和触动。并且还在樊登读书上听了有关正面管教的课程,结合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感触良多,体会深刻。

李艳丽: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自己的孩子常常和善有余坚定不足,对学生只想坚定难得和善。梁霞:确实感到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做到坚定容易。做到始终和善不容易。赵庆敏:惩罚会造成孩子的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并不能起到让孩子变好的作用。至今还记得那件让我后悔终生的事情,那年我刚毕业,缺乏智慧和耐心,又不曾真正读过书,所在的地方是一所住宿学校,很是疲倦,暴躁,一天早晨,领导突然告诉我班里一个孩子头一天晚上半夜跳墙出去上网了,那个叫小川的孩子我很喜欢他,他也喜欢我,感情很好,可是为了让他这次能够受到教育,我严肃批评了他,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反复点名批评。又叫了家长,他伤了自尊,不想待在这个学校,家长也很生气,很愤怒的指责了我,然后转学走了!

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我当时还觉得他不理解我的心,太娇贵。可是现在想来,是我毁了这个孩子内心对老师美好的信任!是我没有给孩子改错的机会!是我没有智慧,包容,让孩子含恨离开!

李艳丽:

赵庆敏赵老师,类似的错误谁都犯过,今天勇敢地说出来就是对自己的救赎,而且,随着时间流逝,我相信孩子也会理解当年你的i良苦用心,谁都会原谅一个年轻老师的“坚定”。正是因为我们走过弯路,勇于反思,我相信我们才会慢慢变得真正的“和善而坚定”。王建新:我认为惩罚如果是在民主公正所有人参与制定并且明确是为班级一路向好发展的班级规则下,学生是可以接受,犯错后也能主动接受惩罚。毕业前一个月班级迟到严重,提出一周零迟到口号后,动员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对迟到生如何处罚,最终以男生俯卧撑女生蹲起为处罚措施,签字保证不迟到,如果迟到甘愿受罚。迟到明显减少,但仍有,我相信他们都不是故意。记得有一次走读生司马萧洋跑进教室满头大汗,放下书包跑出教室自觉接受俯卧撑处罚,没有冲突,更多的是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肖瑞利:

王建新?王老师把正面管教用在教育上。赵淑君:

王建新?好的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李艳丽:

王建新王老师,你的案例我特别有感触,给我的启发是,班级一定要有规则,而且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学生参与,切忌班主任一言堂,不然落实班规时学生不但不配合,严重了还可能发生师生冲突。王建新:惩罚切记随意性随机性。如果想对部分学生加以因村材施教式的教育,前提是,在大众教育处罚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这是老师与他的约定,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发展而特设的特有的处罚措施,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更多的是师生间的信任。李艳丽:

王建新王老师说得有理,但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惩罚的随意性,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或方法,受教了。

本期话题1

惩罚会造成孩子的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四个R,结合你在班级管理中曾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你有什么启发或收获?

李艳丽:关于惩罚造成的后果,我前天听来了一个案例,是熟人的,爸爸脾气暴躁,坚定有余和善不足,孩子高中时还挨打,后来孩子去美国留学,现在疫情发生,爸爸想让他回来,但是孩子就是不接父亲的话茬,一面积极地在美国公司投递简历,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这位爸爸经常严厉惩罚孩子导致的孩子的反叛心理,引以为戒。王建新:李老师说的冲突,我也遇到过,现在想来,施教过程缺少了尊重,施教方式没得到学生认可。梁霞:我遇到过一个网瘾少年。父母离异,孩子智力非常聪明,理科突出。高一时还是个老师喜欢的学生成绩在年级前列,到了高二开始走下坡路。迷上手机游戏,晚上熬夜玩儿白天上课睡觉。后来请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也没有把他挽救过来。现在想想,我只是赢了学生而没有赢得学生。对他的态度太坚定而没有用和善方法,尊重学生帮他走出游戏体验到集体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没有制止他的不良行为。最后他也没参加高考,而是单招走了一个专科。我为他感到惋惜。如果当时看了这本书,知道这些方法。我觉得,不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梁霞:我觉得对这个网瘾孩子的处理和惩罚,得到的就是愤恨与反叛,不知道老师是为他好为他前途担忧

赵淑君。赵淑君:

梁霞?其实,他的父母应该无数次的非理智惩罚。卓晓笑:惩罚是必要的手段,前提是订好了双方都认可的规矩,罚的有理有据,当然罚后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告诉受罚的学生对事不对人,尤其是要留意并及时清除可能会影响双方良性沟通的因素,罚不是我们的初衷,正面的引导才是。赵晓欣:刚接班时对“犯错”的孩子特别坚定,看课外书、迟到、逃操等违纪行为都处理的严格坚定,但后来发现跟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背后发说说劝我善良,叫我“移动的活火山”,后来直到班里一个性格温柔的女孩子当众怼了回来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太过坚定而和善不足,同学会不再亲其师,心理上的不亲近慢慢也会造成同学们理解为单纯为了惩罚而惩罚,慢慢会抵触班规班纪,造成班级管理混乱。反思过后我向小女孩和班里同学道歉,并让全班一起参与到班规制定中来,学生犯错后先解释为何不该这样做,慢慢同学们便自觉遵守纪律,即使违纪也自行接受惩罚,班里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跟同学们也慢慢越走越近。赵蕾:反思自己曾对学生的惩罚行为,罚站、罚抄作业、罚背书等等,其实很多时候惩罚成了我自己宣泄愤怒、宣誓主权的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并不大。事后我可能会安慰自己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他们好,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但事实上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所谓“正面管教”就是和学生一起正视问题本身,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建新:小学二年级时我没有橡皮,唯一的一本教辅资料,写的有些乱,用手擦的黑糊糊一片。交上后,下发时没有我的,上课前老师没有说是谁的全班展览,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只是低头恨不得扎进桌子底下的泥土中去。展览完毕,老师还不解恨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把书撕了,直到现在我心中的恨都没减少。这件事激励我写字成了班上最好的一个,也成了我为师后的一面镜子。赵淑君:

王建新?你这个老师给你使了冲击疗法。武瑞平:

王建新?现在想想真的该感谢老师只让我想起这几天学驾照,老怕出错老怕挨吵越挨吵,后来有人说教练吵你是给你施压,因为考驾照不光靠技术还有靠心态。丁超:书中说我们老师和大人总是对孩子的所有优点细心挖掘,及时点赞;对孩子的所有错误,及时捕捉进行惩罚,好像平常我们都是这样做的,看来不太符合正面管教。

本期话题2

在学生与你意见产生分歧时,你是不是总想赢了学生?真的赢了吗?想一个学生让你受到挑战的行为,如何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解决问题?

赵晓欣: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对方的感受或需要,通过疑问句给予对方反馈,确认自己理解的是对的。;2、表达同情,自己也发生过类似的事;3、告诉他自己的感受;4、引导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bzfwc/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