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因为有些朋友对《认知觉醒》这本书挺推崇的。我便买来看看,对此最大的收获是,我明白了自己认知的地基已经建好了,剩下的高楼只能靠锻炼专业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搭建上去。

我已经不需要再读类似的书了,除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更有逼格之外,没什么大用。

但如果你还浑浑噩噩,只凭毅力坚持,那这本书对你很有帮助,但也请保持质疑的心态,不要尽信。

我想,我更需要成为T字型人才,上面一横,代表什么都懂,但不精,下面一竖,代表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深挖下去。

全书总结下来便是两点,大原则上要提高认知,扩大知识面,深耕知识深度。大方法上要“三脑”协调,不要内斗,学会运用每一个“脑”。

那么,什么是“三脑”?

作者提到了爬行动物只有本能脑,哺乳动物有情绪脑,本能脑。人类在此基础增加了理智脑。而理智脑天生弱小,对此本书给出了四个原因。

1.历史原因,理智脑的历史相对来说太短了。2.理智脑是在成年早期才成熟,这也是以前心智不全,幼稚的原因。3.大脑大约有亿神经元细胞,理智脑只占两成,而且分布在外侧,不被优先供血。4.运行速度相对慢,最高40/次。

也正因为理智脑弱小,所以人们天生及时满足,避难趋易。如果不懂得将理智脑放在将军的位置,情绪脑,本能脑放在士兵的位置。只靠意志力做事情,那么很容易内斗,让你感到痛苦。

要让本能脑,情绪脑明白,你理智脑想做的事情对他们是有利的,因此学会找到更大的意义很重要,这点只能靠提升认知实现。

这个意义一定不能从理智出发,因为会被情绪和本能排斥,必定不会长久。比如想赚大钱。

而且本能脑,情绪脑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主管着潜意识,善于运用感觉,通过感觉做选择,理智接手分析原因。

只靠理智做事会让你痛苦,只靠感觉做事会让你释放天性。学会捕捉感觉,一有什么感悟,就要记录下来。

学会找到中间地带,太难的,会被理智排斥。太简单的,会被情绪,本能厌恶。

这也涉及到“匹配”这个底层逻辑,做什么事情都要匹配自己的能力。要明白自己的局限性,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长处。自己的英语没办法一次性背个,那就背50个。只要每天比过去的自己进步就够了,一点点进步也是进步。

就像我以前高三时学数学卷子很喜欢做最后几道难题,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会了,我就能.左右。但是完全忽略了感觉的作用,完全靠理性分析利弊。这样每次的失败都让我痛苦,迷茫,陷入其中。

这一切的感悟,来自反思,每一个人都必须反思,区别在于主动反思和被动反思。被动反思只有面对痛苦而不得不反思,这种反思也容易被人们厌恶。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学会面对错误,错误是成功的阶梯,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只有一种错误不容饶恕,重复的错误。

不迁怒,不贰过。

作者谈论分心走神时,只提到走神分心的坏处,但我觉得作者说的并不全面,应该是专注时不能分心,发散时应该分心。分心能带来联想,联想能将两个没什么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引起启发,形成创意。作者只提坏处,容易让读者形成偏见,片面认为分心就是不好的,就是有害的,对分心产生排斥心理。

学会运用联想的力量,好像人们总有种偏见,别人的想法是珍宝,自己的想法是废物。但是,我想说的是,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当它冒出时,不要让它溜走,记下来,并扩展延伸。

我以前一直不懂体系是什么意思,想着体系应该如何建立。但其实体系每个人都存在,只是完善不完善的区别,财富其实一直都留存在脑海中,只是过去不善于挖掘罢了。

因此,应该每天记录下触动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样才能化为自己的武器,丰富自己的体系。

作者后半段谈论了如何学习,提到了刻意练习,建立反馈机制,主动休息等等。

简单来说(不全面),

1.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计划,而不是以时间为导向。这样的好处在于容易得到反馈,目标更加明确。而且不容易被割裂。

2.学会找到乐趣点,每一个乐趣点都是沉迷其中的因素,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可能是因为你不喜欢,那就要考虑换个方向了。

3.学会找到舒适区边缘不断努力,切记不能一步登天,找到稍难但能完成的任务。

书中提到打卡的例子,作者给出的方法是完成下限,追求上限。这个方法来源于《微习惯》,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读一页书。找到一个节点,让你刚好处于进入状态,但是任务完成的时候,这时候就会主动学习,而没有抗拒心理。

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方法论。

即懂得协调“三脑”,不要内斗,并学会运用每一个“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jsfwc/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