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走下拳台金融界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邹市明把自己的钱都做了分类:给父母养老,将来孩子上学,留一部分应急,剩下的还要在美国租房。将来出去打职业拳击,万一伤了残了,再不济,回来把房子卖掉,“归隐山林”也能过下去。 心里盘算好后,第二天他揣着两封信去了贵州省体工大队队长的办公室。 先递上的是退役报告。 那是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他刚拿下一块拳击金牌。眼下,全运会又要来了,这关系着更多利益。 “不当运动员可以,”看他一再坚持,对方挽留,“还有个副处级职位,你可以回来从政。” 邹市明有准备,又掏出一封辞职信。 这一年他32岁,距离年拿到奥运冠军,已经过去四年。要想转型打职业拳击,邹市明等不起了。 过往所有的荣誉金牌都赌上,邹市明的目标只有一个——金腰带。 几年博弈,金腰带得而复失,如今他被反复问道:“拳王就这样退役了吗?” 或许到时候了,但他还不想给出答案。走下拳台,邹市明还需要找到自己。 拳王IP 尽管一年没有比赛,邹市明的生活依然围绕拳击展开。 如果在上海,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工地,浦东边的拳馆即将落成,工期一再推后,光是找地儿就花了两年。拳王“下半场”的事业要在这里展开,得好好打磨。 邹市明体育运动中心是其正在筹划的拳馆项目,它坐落在上海世博会原址附近。摄影:邓攀 除了当“包工头”,有时候他也要以“邹总”的身份来接待客人。《中国企业家》跟拍当天,一位合作伙伴来参观,邹市明和妻子冉莹颖早早就站在路口等待。 见面前,他翻出一张名片,上面还写着“贵州明冉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名片还没来得及改印,如今操盘这门生意的已经是“邹轩体育”。 握手寒暄之后,名片最终没有交换出去。其实也没必要,“邹市明”三个字就已经足够。 两届奥运冠军,WBO蝇量级(磅)世界金腰带,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奖牌,在拳击领域,大部分公众很难再叫出第二个名字。 “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当一个IP”,起码现阶段,邹市明对自己的角色有了一个定位。事实上,公司基本都是CEO冉莹颖在打理,甚至拳馆的设计也是她亲自在做。 合作伙伴参观期间,大部分时间也是冉莹颖在和对方交流,穿着西装的邹市明偶尔会接几句。 多少能看出他的不自在。 “可能对这个方面迟了一点,没关系,我还是愿意去改变的。”邹市明认得清形势,“如果其他方面是短板,你还端着,能端多久?” 这种心态贯穿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16岁参加省体校选拔时,他就曾因为臂长比身高短一公分被淘汰。对于拳击手来说,四肢长而壮是必备条件,这么多年过去,邹市明看上去依然不像个拳击手。 为了弥补一公分的差距,只能依靠勤奋和打法。“别人跑米,我永远要跑米,如果做20个俯卧撑,我永远不会做19个,我只会做21个。” 邹市明的教练还根据他的特点定制了一套“海盗式打法”:注重技术,“打了就跑”,这在业余比赛中很有效。 但转战职业拳击之后,观众花钱买票看的是KO,是更娱乐的重拳。当初成就他的打法,反而成为对他的争议。 年7月28日,邹市明在上海举行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卫冕赛,对手是28岁的日本拳手、WBO洲际金腰带获得者木村翔。 在比赛前十个回合,邹市明点数占优,但十一回合,木村翔疯狂进攻,体能严重下降的邹市明没有顶住,丢掉了金腰带。 赛后,中国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时表示,邹市明这次准备时间不足,输在了体能上,“教练、场地、陪练都没有,还要管理手上签约的队员,筹办比赛,40多天,他的大体重和年龄让恢复训练难上加难。” 他还补充了一个细节,“新团队不够默契,补水时洒在台上太多水,导致邹市明在自己角落摔倒了两次。” 一位当天观看了比赛的媒体人也称,邹市明长时间缺乏系统的职业训练,在比赛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他业余拳手时期的一些技术特点。洒水过多也是因为团队对细节考虑不专业。 这场比赛的主办方正是邹市明自己的公司。比赛前的5月18日,他们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宣布邹轩体育成立,公司举办的第一场赛事就是邹市明的卫冕战。 操办赛事的主要是冉莹颖,她在短时间内拉到了夏普、卡拉宝、安踏等赞助,定价元~元的门票售出了近一万张,当天林俊杰、张杰、王祖蓝等明星也来助阵。 “门票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卖光,当天网络在线观看量超过2个亿。”冉莹颖当时的团队只有二十个人,短时间内办这样一场赛事对她来说并不容易,但外界依然有质疑,“大家说市明倒在了我搭的拳台上”。 “我邹市明打了22年拳击,就是为了等今天,我们中国拳击多年不被人理解,虽然我一个人失败了,打不动了,但是唤起千千万万的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bzfwc/12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脏病风险增加121这种添加在酸奶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