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那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的人论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你肯定很想知道,谁是那个在电梯里拼命做俯卧撑的小丑? 你有没有想过存在一种情况: 你越努力学习,越认真践行,你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其实,每个人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读完EMBA以后,回来把企业折腾到倒闭。 学习了一堆付费知识,除了弄明白自己是韭菜以外,别无所获。 一通操作猛如虎,再看收益二毛五。 努力,很可能是在通往失败的大道上狂奔。 细思极恐! 但是,我可以肯定, 80%的人看到这里会暗自高兴: “幸好!我没有学习,也没有行动,只是交钱买了个会员。” 恭喜你! 我就知道朋友们和我一样聪明 1我来讲个“电梯神话”你仔细品味一番《电梯神话》 乡下的张三第一次进城。(是的,就是罗翔老师的张三,那时候他还年轻,少不更事。) 张三看见一幢高楼,高耸入云端,抬头望去,帽子都要掉下来了,还看不到顶。 他走进去,发现一些奇怪的房间。 房间不大,但在开门关门之间,竟然有许多的人消失,又有许多的人出现。不知道消失的人去了何处,也不知道出现的人来自何方。 张三既好奇又害怕,于是等到没人的时候,偷偷溜进了一个打开门的房间。 房间门突然关上了,又猛的颤动了一下。张三大惊,小心脏扑通扑通猛跳,堵住了嗓子眼。情急之下,张三做起了俯卧撑。 房间突然又颤动了一下,门打开了。气喘吁吁的张三,慌忙冲出了房间。 出来以后,他发现居然不是进来的地方。这里像是一个餐厅,窗外白云朵朵飘在眼前,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甚是震撼。 张三不敢久留,又逮住了一个没人的机会,溜进了一个开了门的房间。关门,颤动,俯卧撑,有了上次的经验,张三照葫芦画瓢,不再大惊失色。 开门,回到了地面。张三心中大喜,心想:城市人的传送门也没有什么大不的,做俯卧撑就可以控制了。 谨慎的张三又试了两次,果真如此。 回到乡下的张三,逢人便说城里的奇闻,抬头掉帽的高楼,白云边上的餐厅。。。尤其是那些用俯卧撑控制的传送门,更是让从未进过城的乡亲们拍手称奇。 一群精神小伙围着张三不停地讨教经验,努力地练习着俯卧撑,期待有一天也能穿过传送门,在白云边上餐厅,享受一顿城里人的美食。 这就是电梯神话。 乍一看,像是无稽之谈,但这就是现实的写照。 最浅显的,每逢牛市,总有一堆野生股神现身说法,开班授徒,受人追捧。如果你不信,公开账户给你看,财富证明着他们的智慧。 如果,我们把过去4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视为一台快速上升的电梯。其中诞生了无数的张三。 他们或主动或应邀,无私地跟乡亲们分享着自己成功的经验。谦虚、自知的人,会将成功归结为运气。但乡亲们大概率不会买账,因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因为国王的新衣肯定是珠光宝气,怎可能一丝不挂。小概率相信运气的乡亲们,捧来了易经八卦,请来了风水大师。谦虚学习、刻苦努力的乡亲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在电梯里做努力俯卧撑的小丑?现在问题来了,你怎么确认你学的不是俯卧撑?2如果没有“科学方法”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但,只要用“科学方法”去思考,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得出答案。 “科学方法”的一个原则:“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 因为科学的信念就是“现象必有规律”。 科学,就是要找到万变的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 通俗点说,科学方法就是要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总结归纳出“规律”来。再通过其它“事实”来判断“规律”是否正确。 科学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假设一个规律,提出两个问题(证实和证伪)。 假设一个规律:“俯卧撑可以控制电梯” 证实问题: “肯定存在更多的事实,证明:做了俯卧撑肯定就能控制电梯。每次如此,毫不例外。”如果找不到这些事实,规律是错误的。证伪问题: “肯定不存在一例事实,证明:做了俯卧撑控制不了电梯。这样的事实一例都不存在。”如果找不到这些事实,规律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只要掌握的事实稍微多一些,你就可以判断这个假设出来的规律是否正确了。 感觉写到这样还是很抽象,再举两个例子,看看会不会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张五常《科学说需求》 我们知道,同一件物品,在很高的山上其重量是会减少的。地心吸力的理论解释了这个现象。但在牛顿之前,人们会怎样想呢? 我们知道在很高的山上,气温会下降,于是我们说,寒冷的温度,会使物体的重量减少。这是理论。 要证明这理论是对的,我们把同样的物品拿到海平之地,把它放在冰冻的房内,衡量其重量,发觉重量没有减少,那么温度与重量之说就被推翻了。 但我们可以说,在高山上,不仅气温较低,风也较大。于是,我们再作实验,将同样的物品放在冰寒之室后,加上风扇,再衡量其重量。这一衡量,又发现那温度之说是被推翻了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一个重要的假设提出了质疑, 从而发现了“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的,而不是以其他形式?”,成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著作。 在此之前,一些经济学家总结出一个规律/结论: 制度,是造成有些国家富有,而有些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上从事实中提出质疑: 假如良好制度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意生根发芽,把它们传送到目前缺乏的国家,为何这么难? 最穷的和最富的国家为何不是随机分布在各个大陆,而是像现在这样:最富的国家聚集在西欧和北美,最穷的国家聚集在非洲和南美洲。 这两个例子都是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方法,是不是就不用担心自己成为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的小丑了? 3什么是科学思维?上面提到的是“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的一部分。 我认为,科学思维应该是由三部分构成,科学信念、抽象意识和科学方法。 一、科学信念 这个信念由强烈的好奇心和坚定的信心构成。 坚定地相信:在万变现象的背后,总有着不变的规律。没有例外。 强烈地好奇:不变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才能找到? 千万不要忽视这两点,当年爱因斯坦就是发现了唯一的一个例外,在好奇心驱动下,提出了相对论,发现了牛顿力学的缺陷,证明了时间并不存在。 根据速度相加的定律,在火车上发射一颗字弹,字弹的实际速度=火车速度+字弹速度 那么,在火车上射出的一道光,光的实际速度=火车速度+光速 这样的话,和光速恒定就相矛盾了。 就因为“光”这个唯一的例外,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这样描述“科学信念”的 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这个要求初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应用起来却非常伤脑筋。 因为人们常常,甚至总是可以用人为的补充假设来使理论同事实相适应,从而坚持一种普遍的理论基础。 科学信念,是科学思维的灵魂。 二、抽象意识 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要用规律解释事实。 这就要求你要有抽象意识。 能够意识到,要从事实/方法层面,进入到抽象/逻辑层面思考问题。 查理-芒格推荐的《横向领导力》给出一个“系统思维框架”就很形象。 切两刀,横一刀竖一刀,把事情切成四个部分。 第一刀,切开“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 第二刀,切开“过去”与“未来”。 一件事情就分成了四个部分: 1,现实世界的过去:收集事实、现状、问题; 2,理论世界的过去:分析事实背后的规律; 3,理论世界的未来:推演未来的计划; 4,现实世界的未来:下一步行动的具体步骤。 有意识的从现实世界跳到理论世界,就是抽象意识。 三、科学方法 假设一个规律,提出两个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4要学习科学思维,会很难吗?从实际情况讲,确实会很难。 因为要让自己从思考具体事实,转换到思考抽象规律,不可能是天生的,需要学习,而且挺烧脑。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有更简单的方法,让大家不用怎么烧脑就可以了解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从底层打通了这些年做股权投资和创业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不少自相矛盾、悬而未决的问题。让我做事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焦躁。 每当看到身边的朋友盲目试错、努力做俯卧撑的时候,或者遇到上进好学的后辈,我就希望他们能够对科学思维有所了解,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之前,我喜欢给朋友推荐张五常的《科学说需求》,但大部分都反馈说太烧脑了。书看不进去,自然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我也束手无策。 碰巧,前两天和柯洲聊天,他说笔记侠5周年和更新学堂1周年庆,计划做个新商业普惠计划。 我厚着脸皮,请他把张双南教授的《科学审美》,作为普惠课程单列出来。 这样我就可以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让我的朋友们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 只要靠听就可以了。 因为这堂《科学审美》,是我听过关于科学思维最有代表性,也最通俗易懂的一堂课。 展现了科学思维最大的魅力,比上文的两个例子有意思太多了。 仅仅4节课,一节课20分钟。 如果你每天上下班的时候用耳机??听听。两天就可以听一遍,一个月足以听10遍。 为什么值得听10遍、20遍? 因为随着对内容的熟悉,你应该会有不同层次的启发和收获。 第一层:满足两个好奇心。 1,科学思维真的有那么厉害?居然能让“审美”这种主观判断,都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2,美,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第二层:学会两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1,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尤其你可以体验到从现实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现实之间如何自由变换。遇到其它问题,你也可以像顶级的科学家一样思考,解决问题。2,掌握如何变得更美。有了理论支持,化妆、买衣服、拍照这些和美相关的事情,随随便便从青铜到王者。这点,姑娘们应该会更喜欢!第三层:打破了你的认知边界,破除认识局限,瞬间建立自信。 关于美的定义,在传统观念里面都是见仁见智的,极少谈得上统一的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居然能够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你的自信油然而生:如果,你遇到的问题,不比“审美”更众口难调的话,你的问题也应该能够利用科学思维找到统一的标准答案。有答案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人生也就少了很多困惑和焦虑。所有的收获和启发,你只要不断地听就可以实现。是不是很简单?5再怎么说学习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拉了一个小群,就以“科学思维”为主题,柯洲还细心安排了更新学堂的班主任帮我们活跃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应该能多听几遍。 这堂课是高山大学的思享课,但是之前没有独立出来。虽然,我早前就听过很多遍,觉得非常好,但要让朋友花元去听这堂课,好像过意不去,也就没有推荐给其他大家。 刚好借着笔记侠5周年、更新学堂1周年的日子,给大家谋个福利。 这里隆重感谢柯洲!!!祝笔记侠,还有更新学堂生日快乐!!! 你真的想听《科学审美》 马上扫码进群 虽然文章写了那么长,但总结下来只有3句话。 1,不要做那个在电梯里努力做俯卧撑的小丑。2,科学思维,才能让你真正的独立思考。3,只要多听几遍张双南老师的《科学审美》,你的科学思维就可以从入门到精通,再从高手到大师。请人听课比请人吃饭难多了,哪像点菜买单那么简单。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还要担心会不会太烧脑,否则浪费了时间又听不懂,徒增挫败感又无任何收益, 感觉比哄小孩子喝中药还难。 最后,如果你觉得“科学思维”还有点意思,有可能帮助到身边的朋友,你就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 我可以非常自信的告诉你,对比过全网关于科学思维的文章,这篇应该是全网最通俗易懂的、既有理论又有方法的科普文。 举手之劳,让朋友消除困惑,值得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bzfwc/7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怎样锻炼可增加性能力
- 下一篇文章: 冬季抗疫运动要科学营养要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