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长胖30斤被妈妈拍视频嘲笑妈妈,
作者 李核桃 被亲妈气哭了! 近日,山西运城一个女孩,发现以前的校服穿不进去了——疫情期间,她至少胖了30斤! 妈妈觉得好笑,就拍下女儿拼命穿校服的情景。 女孩躲着妈妈的镜头不让拍,妈妈就跟在后面强拍,然后发到网上,看网友点赞。 过了几天,女孩的同班同学刷到了这条视频,大家都笑话她。 女孩觉得丢人,哭着、追着、嚷着让妈妈删视频。 妈妈不但不删,还笑嘻嘻地把视频发给了老师,女孩都快崩溃了。 虽然她最后原谅了妈妈,但不得不说,这个妈妈做得有点过火。 网友一致批评妈妈不应该: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搞不懂录视频发出来干嘛,一点都不好笑。我觉得这样真的挺伤孩子自尊心的,她都急哭了。这种被嘲笑,是真的会自卑的,用什么都弥补不了。说实话,中国父母真的很少在意孩子的感受。…… 被人嘲笑胖,没有人会开心,何况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原本就对自己的外貌、身材很在意。 可怜的是,妈妈一点都不考虑她的感受,仅仅觉得好笑就强行拍下这尴尬的一幕,还传到网上、传给老师,一点也不尊重孩子。 郑渊洁说:「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其中,杀手锏就是当众出孩子的丑,当着外人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孩子的「面子」,对孩子无所顾忌地嘲笑、挖苦、贬低。 殊不知,很多时候,孩子比大人还爱「面子」。 孩子的面子,就是他的自尊 前不久,天津一位5岁男孩跟老师视频通话。 老师打趣他:「吴峻磊你是不是胖了?」 男孩立刻反驳:「我哪胖了,我一直在减肥!」 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虚,他开始疯狂运动,跳跃、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 一边运动一边哭,后来不知道是太委屈了还是太累了,竟然双手抱头躲回房间哭去了!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懂得何为面子。 大人的无心之言,很可能化为利剑,令孩子陷入一生的痛苦。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接待过一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她的故事是这样的—— 她5岁时尿床了,父母骂她越活越倒退,明明2岁就已经不尿床了。 她很羞愧,晚上不敢睡。或许因为太紧张,或许因为前半夜没睡好后半夜睡太沉,当晚她又尿床了! 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了还尿床,把你的被子晒到外面,看你知不知道丢人! 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这人丢大了! 当晚她更不敢睡觉,直到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沉沉睡去,于是又尿床了! 从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隔三差五尿床,一直持续到成年。 每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成为耻辱的印记,烙进她的性格里。 虽然她高考成绩优异,可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还是报了当地的普通大学,方便晚上回家睡觉。 自卑让她不敢接受异性的示爱,仅谈过两次恋爱也因为尿床而分手,将近40岁了她还没结婚。 失恋后她曾割腕自杀未遂,意识到不是生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后,她以绝食的方式逼父母道歉。 看着父母流泪忏悔的样子,她突然有了宣泄后的快感,尿床的毛病从此开始好转,尿床的频次大大减少。 可惜的是,人生不能再重来,那些本该明媚的年少时光终究是错过了,刻进她血脉里的,只有自卑、恐惧、不安。 伴随她余生的,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和永远的遗憾。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效应」,即我们只能通过镜子发现自己的长相,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也需要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来自于他人的看法,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 如果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比较负面,我们就很难悦纳自己,容易自卑,缺乏主见。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孩子的成长伴随着羞辱、打击、无地自容,那么孩子就会不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一句不经意的羞辱,看似伤害自尊,其实扼杀了孩子尚未成型的自我,直接影响着他对自尊、自爱、自重的建立。 羞辱不能让孩子更好,只能更坏 也许不会有人承认自己羞辱孩子,但下面这些话很多人一定不陌生: 你怎么这么笨!是猪脑子吗?废物!(或饭桶、败家子!)你看你的同学谁谁谁,再看看你!…… 脾气上来了,不分场合,不顾是否有外人在场,劈头盖脸一顿挖苦、指责、贬损。 幸福心理学专家周梵说:「人们总以为让对方感到羞耻会让对方反省,事实上,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而罪恶感能最快扼杀力量。 越去评判谴责他人,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羞辱不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导致更坏的结果。 我有一个同学,上大学了还不会骑自行车。 她小时候也学过自行车,但父母怕她骑车上学不安全,从来不让她骑。她渐渐就习惯了走路上学。 亲戚听说她走路上学,建议妈妈给她买辆自行车。妈妈却当着亲戚的面说:「她不会骑自行车。」 亲戚轻笑了一声说:「这么大了还不会骑车呀……」 她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本以为妈妈会帮自己辩驳几句,妈妈却顺着亲戚的话说:「是啊,这么笨,不知道像谁……」 她反驳说:「我会骑!是你不让我骑!」 妈妈一句话浇了她一个透心凉:「你上次骑车去姑姑家,不是还摔了一跤?把姑姑给的鸡蛋都打碎了呢!」 她真的好难过,一方面觉得丢人,一方面觉得自己真的好笨。 从此,她一骑车就害怕,一害怕就平衡不好,越平衡不好越容易摔跤。为了避免被嘲笑,她再也不敢轻易在外骑车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那些被剥掉尊严的孩子,就像被剥掉了「潜在力量」。 他本有很多美好的追求,本可以变得更好,可父母当众曝出他最不堪的一面,他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掩饰自己的不安了,哪还有能量去追求卓越? 为了顾全自己的体面,他一定比正常孩子更辛苦,需要花费更多力量去掩盖自己的脆弱,才能活得坦然。 孩子不优秀,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将其诉诸于众,让家丑外扬。 孩子的面子,就是我们的体面 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维护孩子的尊严,给孩子留足面子。 不妨试着这样: ·人前不教子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意思是说,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私底下教育妻子。 其实,无论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或者其他普通社交关系,都不宜大肆宣扬别人的过错,这太伤人颜面了。 《少年说》中的高一女孩叶芷青青,请求妈妈能顾忌她的自尊心,有事二人私下里谈,别当众批评她。 妈妈不但不接受,反而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她:「吃得多,喝得多,个子大,做事拈轻怕重,比较懒惰。」 众目睽睽之下,叶芷青青羞得抬不起头来。 古书《呻吟语》中提到「爱子七不责」,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有义务指正孩子,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关门教子」给孩子留点体面。 ·人前护孩子 孩子自尊受伤,有时候来自于外人,这时候父母还要及时维护。 前不久我带女儿回姥姥家,邻居一个大哥逗她:「大城市回来的小姑娘,给我们表演个节目呗!」 前几年女儿小,乐于当众表演,但现在她长大了一些,已经能听出来话语中的调侃了,就躲在我后面不出来。 邻居就激将她:「你肯定是不会吧?这么大了连个节目都不会表演,还是大城市回来的小姑娘呢……」 女儿喘着粗气,气得脸红了,我赶紧替她打圆场:「才不是呢?我们会的节目多着呢!想表演了再表演,现在不想演。」 女儿开心地亲了我一口跑了,邻居讪讪走开了。 当外人伤及孩子尊严时,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父母要无条件地站在孩子的身边,呵护孩子的尊严。 你的维护不但能避免孩子受伤,而且让那个伤害者有所忌惮,这也是对孩子维护自尊的一个正确示范。 父母护着孩子的「面子」,孩子才能学会自尊和自爱,构建自己的「里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成年人尚渴望得到赞美和认同,何况孩子呢?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试着,「以鼓励替代斥责,以赞美替代辱骂,以尊重替代践踏」,呵护孩子的体面。 那个有尊严的孩子,才能汲取成长的正能量,无后顾之忧地向着梦想中的自己,努力成长! 作者:李核桃,社科图书编辑,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着育儿密码。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fwcjl/12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室内体育项目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宅家也爱做运动三个动作练腹肌,小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