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就是赢家通吃吗还可以做另一种
白癜风临床康复成果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23.html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人们把它称为马太效应。 这种“赢家通吃”的现象,让人觉得很绝望,是吗?不一定。 我们先来听一个两棵苹果树故事: 有两棵苹果树,它们经历风吹、日晒、雨淋、虫害,终于开始挂果了,它们各自结了10个苹果。但是,其中9个都被主人拿走了,自己都只剩下了一个。 第一棵苹果树,感到愤怒不满,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一个。 第二棵苹果树,做了另外一种选择。它把根扎得更深,汲取更多的营养。第二年,它结了个果子,主人拿走了95个,它自己剩下了5个。它只得到了5%。 第三年,第一棵苹果树只结了1个苹果,主人没有拿,它自己拿到了自己的%。 第二棵苹果树结了0个果子,主人仍然拿走了95%,但它却给自己留下了50个苹果。 在生活的长河中,也许很多人有过和这两颗苹果树,一样的境遇。 马太效应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我们最好的,逃避现实,拒绝努力的借口。是消极的。 马太效应从微观角度,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却是积极的。 当你在努力后变强,在变强的过程中你又受到了鼓舞,如此循环,你就在不断变强。不断发挥马太效应的正效果,生活得越来越好。 这是一碗鸡汤吗?还是会真实普遍发生的事情? 1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神经生物学上的研究成果。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大脑的科学。 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最复杂的结构之一。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 还记得,昨天提到的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团队吗?(点击这篇文章《小欢喜》:英子抑郁了?最新研究让抑郁症患者看到了曙光可以了解) 人民日报高度评价:称胡海岚教授为亚洲第一人。 我再看胡海岚教授团队的其他论文时,发现: 年7月14日刊登在《科学》杂志的研究长文。让我发现了,马太效应对个人的积极作用,从脑科学的角度,得到了科学印证。 研究成果指出:大脑中存在一条促进你取得胜利的神经环路。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这个实验。 两只小老鼠,在一个玻璃管里狭路相逢,这个玻璃管,一次只能通过一只老鼠。 小鼠A是优势者,很快把弱势者小鼠B顶回去了。 胡海岚教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当用光遗传学的方法增加内侧前额叶脑区的突触强度后,弱势的小鼠B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般,勇气倍增,把之前的优势小鼠A逼出了玻璃管。 更有趣的是: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当弱势小鼠成功逆袭6次或更多次后,离开了科学家的“帮助”,弱势的小鼠也能靠自己成功。 2 心理学中的有个说法,叫“胜利者效应”。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呢?就是说: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 心理学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来进行研究。 心理学家们说:有隐藏的、潜在的机制在引导甚至创造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听起来,总让我们觉得有点神秘,又不那么好理解。 胡海岚教授团队,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心理学中的“胜利者效应”。胡海岚教授说:“成功经历会重塑大脑中这一通路的突触连接强度,从而影响后续竞争中的表现。” 这不正印证了马太效应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吗? 当你努力做成功一件事,这个成功的经历,让你又受到了鼓舞,如此循环,你就能重复成功。重复成功塑造你的大脑。 看到这里,我们就想问啊,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怎么会有那么容易呢? 我这么弱,这么平凡,我怎么样才能一开始就把事做成功,有所成就呢? 15年前,一位名叫斯蒂芬·盖斯的年轻人,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他一直不断摸索,力求进步,期盼用毅力养成良好习惯,有所成就。 直到年,开始逐渐领悟了事实和真理。 他把他个人成长的建议,写了一本书《微习惯》。 他说:把每天做个俯卧撑缩减为每天1个,把每天写字,缩减为每天写50字,把每天看一本书缩减为每天看两页书,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这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不需要你大量的意志力,就让你感受到了每天的成功。 每天的这个小小成功,又再次重塑你的大脑,积极影响你后续的表现。 这不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胜利者效应”吗? 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目标,聚集正能量的人生,觉察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听起来,我们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fwcjx/12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何超莲窦骁挑战双人俯卧撑,何超莲腿抖的
- 下一篇文章: 开髋没感觉9个瑜伽体式帮你深度打开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