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聚焦体能训练ldquo无科学不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官兵体质,培养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为实战化训练积蓄体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成为部队各级面临的战斗力建设课题之一。 今天,我们透过第79集团军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一段经历,探究基层官兵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遇到的现实困惑、面临的矛盾问题。 1“快乐周末”为何变成“煎熬之旅”“白天跑、晚上跑,刮风跑、下雨跑,甚至熄灯前还要‘加餐’,现在看见跑道都想吐了……”对于第79集团军某旅战士张海龙来说,原计划的“快乐周末”已变成“煎熬之旅”。 自打班长带他开启“加练套餐”模式以来,张海龙跑步成绩没提高多少,体力和耐心却被消耗不少,这让他感觉很“受伤”。 无意间听到张海龙的吐槽,班长刘腾飞感到挺委屈:“训练不刻苦,咋能成标兵?别说海龙他体质较差需要加练,像我这样自认为体能还算不错的,如果当初不是班长骨干撵着跑,我也不可能当上训练标兵。” 其实,像战士张海龙和班长之间这样的矛盾,在基层班排不在少数。 战士王利家,体育特长生,在新兵连时就是有名的“全能王”。班长郭兆福见他是个好苗子,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特战尖子。为此,郭班长给他量身订制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早上下午各一个5公里,睡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各个,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还给他“开小灶”。一周下来,王利家汗没少流、苦没少吃,换来的却是身体的不适——右侧膝盖出现疼痛。一检查,他膝盖里有积液,医生说是训练强度过大,恢复保护措施不得力。 某旅下士刘伟彬休假归队,第二天便赶上了连队组织的体能考核。5公里、蛇形跑、俯卧撑……几轮考核下来,体能向来呱呱叫的他,不仅好几个课目成绩不合格,还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出现轻微训练伤病的战士,在有的基层带兵骨干“小伤小病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的鼓励下,也都选择了坚持。 “膝盖积液2人、肌肉拉伤3人,踝关节扭伤1人……”某营营长闵庆瑞指着一份体能训练伤病情况统计表说,虽说人数不多,可连队接连出现训练伤,对单位战斗力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营连进行班组课目训练,少一个人就影响一个集体。 “一方面训练强度要保证,一方面又担心官兵伤病数量增多,导致连队士气低落,想把体能训练抓好、抓出成效,的确不容易。”闵营长的担忧,在其他营连也都存在。 2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 接到集团军军体骨干集训的通知时,某特战旅侦察连副连长段志敏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我们的体能素质个个算得上过硬,在赛场上多次摘金夺银,还需要接受培训吗?”段志敏的想法,在参训人员里并非个例。 让段志敏没想到的是,参加集训不过半天,他就感觉自己“不虚此行”。 集训中,段志敏和其他参训人员一起,参加了运动机能生物化学综合测定。运动指导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分别为他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安静心率较低,耐力项目较好;连续肺活量测试数值逐渐下降,表示身体机能恢复状况不好……”看见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被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段志敏顿时眼界大开。 “无科学不训练”,如今成了集训人员的口头禅。 “以往我们组织军事训练,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技战术上,即使出现体能跟不上技能的情况,还认为是技战术没练到位,继续加大强度,实际上是走错了方向。”对于之前军事训练中遇到的瓶颈,军体教员陈磊深有体会。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5公里能跑进18分钟的战士,在面对高难度攀岩、颠簸中射击、泅渡划船等课目时恐怕会面露难色,甚至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这并不能说明他体能不优秀,只是他不符合多项任务的全面要求。 对此,有过国际赛场比武经历的副连长冯宇胜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在他看来,我们参赛队员的耐力和意志力要更强一些,但在训练的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差距。 “不同的技能训练需要不同的肌肉群作为支撑,拿一个简单的俯卧撑来说,标准、直推、窄推、宽距、斜下,不同方式锻炼的是不同部位,有时候官兵刻意追求一些复杂的动作,却忘记了简单动作有时更难做。一些看似简单的小课目,可能会难倒不少人。”谈起比赛的经历,陈磊惋惜地说:“在比武中,虽然自己靠着顽强意志力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但还是和其他单位的高手有差距。” 军事体育训练,锻炼的是力量,但使的不是蛮劲,锻炼的是速度,但拼的不是玩命。 “现在看,自己过去总感觉老方法、老经验已经够用,实际上却落伍了。过去为了提高成绩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可实际上一些课目并没有练出效果,反而事倍功半。”一名基层带兵人深有感触地说。 “需要转变的不只是观念,更是机制。”该集团军领导从机制层面向记者做了解读。调整改革后,他们安排建制营副教导员兼任军体教员,为部队大抓军事体育训练提供了人才保障。 据悉,“脖子以下”的改革刚一落地,名军体骨干就成了第一批接受培训的“种子选手”,担负着重塑该集团军体能训练的重担。 3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冷风刺骨,背着满满一身装具,某旅战士张涛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训练考核。攀爬障碍、搬运物资、野战救护……多个课目连续上阵,让他感到这个5公里格外漫长。 踏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射击考核又紧张展开。一连串的射击操作流程完成后,他几乎瘫在了地上。 “感觉力不从心,做动作完全是机械的条件反射。”显然,在这次实战条件下的综合考核中,“全能瞄准手”张涛走了麦城。 翻开成绩单,官兵们一个个低于往常水平的表现,似乎让这次考核看起来不太“光彩”。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某旅参谋长张海滨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以往训练强度并不算小,但存在体能素质上的差异,有的战士耐力较强,但力量、协调和柔韧性相对偏弱,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将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力求让体能素养全面发展、服务实战。” 什么是实战化需要的体能素养?官兵只有置身实战场景中才能体会。 “为我量身订制的‘套餐’,很好地弥补了我的短板弱项。”不少战士在军体骨干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大,重拾了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和自信。在某连最近组织的5公里考核中,原本身体素质靠后的庄俊伟第一次攀升到连队中等行列。 从操场到战场、从达标到实战——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体能训练被纳入实战化的视野,官兵体能素质的培养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路径规划。 “以前掐秒表,现在掐脉搏!”某旅军体教员宋哲介绍,过去组织体能训练,他们都是一味掐秒表、看速度,现在他们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不但做足唤醒细胞和肌体恢复工作,还根据每名官兵的实际建立训练档案,有效促进了训练质效的提高。 在某连训练场上,官兵们享受着科学组训带来的“红利”。 一阵短跑训练过后,战士们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副连长赵瑞祥马上召唤大家进行恢复训练,双人拉肩、结对背腰、提拉抖腰……一套放松活动下来,大家顿感轻松不少。 “大运动量后,不及时做放松活动,体内就会形成乳酸沉积,几天缓不过劲来,影响下一步训练。”赵瑞祥对于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方法已熟稔于心。 优势劣势一目了然,波峰波谷尽收眼底。记者看到,通过一份份《官兵体能数字档案》生成的训练成绩走势图,大家“弱啥补啥,不吃‘大锅饭’,人人训练有兴趣,个个锻炼有收获。” 体能训练效益的提高,不仅鼓舞着官兵训练的积极性,也带来了军事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记者欣喜地看到,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行为之变,正固化为全面落实的制度保证。 (张永利郭晓航海洋图片摄影:王立军、王乐意) 本文刊于年5月17日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版 相关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第十二章军事训练和野营管理 第一节军事训练管理 第二百二十六条各级应当加强军事训练管理工作,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管理全过程各领域,坚持战训一致、训管结合,坚持依法治训、按纲施训,端正训风、演风、考风,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组训,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第二百二十七条各级应当严格落实军事训练基本制度,以训促管,以管促训,正规训练秩序,强化作风养成。 第二百二十八条各级应当树立正确安全观,坚决克服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坚决杜绝无视安全风险违规施训,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 第二百二十九条军人应当严格执行通用体能训练标准,落实军人体重强制达标要求。 军委训练管理部领导就新一代共同条令颁发施行答记者问记者:新条令明确“军人应当严格执行通用体能训练标准,落实军人体重强制达标要求”,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军委训练管理部领导:良好的体能是军人能打胜仗的基础,体能训练对于培养军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坚决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体能训练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严格执行通用体能训练标准,落实体重强制达标规定,是训练大纲明确的内容。此次新条令将其纳入其中,把训练标准转化为对每名军人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体现了对新时代军人素质形象的更高要求。 强军先强体■于靖东 “军事体育出战斗力”,这是我军从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体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体能准备是作战准备的基本构成。长征途中,红军结合行军打仗需要,见缝插针地开展内容和形式简单但实用性极强的体育活动,使官兵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和“硬身子骨”,对长征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军事体育,顾名思义,是服从和服务于军事训练条件下的体育训练,必须与军事训练实战化相适应,为战场搏杀提供体能支撑。但也要看到的是,军事体育是涵盖在体育训练范围内的特殊训练,必须着眼人体生理机能、遵循人体运动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抗性、激烈性、严酷性将日益突出,对军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年底,原四总部联合颁发《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年)》,系统提出推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为新形势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新颁布的《共同条令》,要求在全军实行体重强制达标制度,把军人体重达标列为官兵考学提干、晋职晋级晋衔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强制性要求,不仅有利于提升军人体能素质,对提升军队战斗力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考量。 强军先强体。在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的今天,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当前一些官兵对体能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的作用认识不深,把不讲究科学的狠练视为有血性,把不遵循规律的乱练视为招法多。结果,一些冒进的体能训练举措导致有的战士练得很痛苦,身心都“受伤”。 军事体育训练是一门科学。作为各级组训者来说,必须牢固树立“着眼战场、服务作战”的理念,自觉站在体育科学和军事实践前沿,深刻把握体能训练的客观规律,掌握军事体育理论,培养相应专业素养,根据人体机能和运动特点,创新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进行周期性计划安排,使训练更趋于科学、更贴近实战、更符合官兵实际。 过硬的体能素质是通往未来战场的“门票”。我们有理由相信,军事体育训练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就一定能够与战斗力生成同频共振,为强军兴军事业积蓄能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wochenga.com/bzfwc/2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给釜山行找到了更震撼的神结尾那是很离
- 下一篇文章: 河北宏博牧业有限公司管理能力提升培训